吳樹蘭回村記
回到住處,已經(jīng)夜里12點多了,吳樹蘭這時才給自己打上一針胰島素,由于時間擠不開,打針的時間又推遲了6個小時。她在當天的日記中寫道,一個人不管有多么強大,但都只有一次生命。人活著還是要多做一點事,讓生命實現(xiàn)價值。身體不好,我更得抓緊做事,爭分奪秒地為群眾多做點事,一點一滴樹立共產(chǎn)黨員的形象和威信。雖然我身體不好,但我精神頭好呀。人只要有了精神,什么事情都可以干好。我在夜深人靜時還是想回味一下我的座右銘——人生彈指一揮間、名利地位值幾錢,人品事業(yè)泰山重、做一小石立人間。
奶牛場開張不久的一天夜里,吳樹蘭忙到三四點才睡。早上剛7點,吳樹蘭正睡得香,奶牛戶魏小新打來電話,說他的牛病了,想從省城請個專家。吳樹蘭想,一頭奶牛一萬多,牛病了可是農(nóng)民的大事。于是她趕忙起來聯(lián)系省里的專家曹杰坤教授,曹教授年齡大了,不方便去外地,吳樹蘭又買上禮物,親自登門懇請他去一趟。第二天早上六點一起來,吳樹蘭就覺得很難受,頭也疼。一出門,晚秋的涼風兜頭吹來,吳樹蘭不由渾身直打冷噤??伤€是硬堅持著去接曹老師,路上她覺得身上越來越冷,胸悶氣短,就拿個被子蓋上,等接到曹老師她開始渾身直哆嗦。曹老師看吳樹蘭病得不輕,就堅持把她送回來?;貋淼穆飞?,吳樹蘭眼前一黑暈了過去,曹教授和司機緊急撥打120,吳樹蘭被送到了人民醫(yī)院急救中心搶救,醫(yī)生診斷是過度疲勞引發(fā)休克,總算還是比較及時。下午,村干部聞訊趕到醫(yī)院,一進屋,吳樹蘭就跟他們急了,嗔怪說,“秋收的活那么多,正忙的時候,你們不好好在家里領著大家干活,來這里干啥?我現(xiàn)在不是好好的嗎?”
把女兒林博讀書的一萬美金借走還不拉倒,去年林博在北京一家外企工作后,女兒不菲的工資就被吳樹蘭“盯上”了。蓋村里的養(yǎng)鴨廠借的10萬塊錢,人家三番五次催債,吳樹蘭就又向林博借了5萬。林博“憤憤”地向親戚們告狀說,自從老媽駐村后,我的壓歲錢讀書錢以各種名義各種理由隔三差五被她借走,我那段日子都是帶盒飯去公司,同事問,你最近咋啦,購物比較多?我說,不是,最近家里比較困難。我每次回來看到她,都可怕、可愁。我每次催她還錢她都說快了,快有錢了,快有錢了。我一個小女孩,一個人在北京,開銷也不小,你不補貼我就算了,短期的借你點也就算了,你要長期這樣我也受不了。埋怨歸埋怨,說起媽媽,林博還是格外欽佩,“我媽這人,我服了。算了,那些錢就算贊助她了,也就只能是她了。”
去年中秋節(jié)前林博回家探親,一見到剛從村里回來蓬頭垢面的媽媽,林博就先哭窮,“媽,我跟你說個事,我現(xiàn)在實在是沒錢了!”接著,母女倆都心領神會地笑了。吳樹蘭親昵地對女兒說,“今天晚上咱倆睡,我要跟你好好交流交流。”可當林博躺在媽媽身邊,興致勃勃“開說”時,耳邊突然響起了媽媽一陣陣“呼嚕呼?!甭暎焯祜L里來雨里去,奔波操勞的媽媽,太累了,到家里,她完全放松了,立刻就酣然入睡了。
吳樹蘭說,也真奇怪,在村子里是覺得自己還是個人,啥都能干,回到家里就癱了,啥都干不動了。
治學記
吳樹蘭喜歡讀書學習,專業(yè)書籍、世界名著,什么書,她都愛看,常??吹萌绨V如醉,忘了周遭。出差時,她包里一定會帶著一本書。候車時看書,她曾把9點半的火車誤作10點半的,等迷瞪過來,火車早跑得沒影了。候機時看書,她曾忘了登機時間,直到大喇叭里一遍遍響起吳樹蘭的名字,她才氣喘吁吁跑上飛機,面對機上乘客,吳樹蘭又覺得十分歉疚。
在參加女兒在喬治華盛頓大學的碩士畢業(yè)典禮時,一個印度來的55歲的老學生讓吳樹蘭很感動。她說,人家都55歲了,還在讀碩士,可以想象學習中不知道需要克服多少困難。這種昂揚向上、孜孜不倦的學習精神是非常值得學習的,我真佩服他。人就是要有這樣一種精神,活到老學到老。
吳樹蘭深知,學習是立身之本,教育是百年大計。孩子們的今天,就是大吳莊的明天,再苦不能苦孩子!
2010年9月1日開學那天,孩子們回到學校,感覺像是走錯了地方:校園的土路啥時候成了水泥路了?校園正中怎么多了一個漂亮的花壇,操場一側(cè)還辟出了一個籃球場?走進教室,孩子們更吃驚了,嗬,桌子凳子也都成了新的!一個上午,孩子們都嘰嘰喳喳、興奮異常。
為了這個新學期的煥然一新,吳樹蘭在駐村伊始的一個月內(nèi)多方奔走協(xié)調(diào)為學校撥款、捐款19萬元。
開學那天下午,吳樹蘭還來到大吳莊小學,給孩子們上了一課,題目是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她用了一個小時給孩子們講怎么好好學習,怎么天天向上,怎樣成為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人,當然,她還自豪地引用了自己女兒林博由于勤奮好學是怎樣以優(yōu)異成績考入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的,孩子們覺得,這個也出生在大吳莊的奶奶講課不疾不徐,娓娓道來,格外入耳動聽,給他們打開了一個新的世界。
春天到了,吳樹蘭又給學校拉來一批樹苗,她給全校200多名學生每人發(fā)了一棵樹,讓他們自己把小樹種下,給小樹培土、澆水,觀察小樹的成長,讓孩子們和小樹比賽,看誰長得快長得壯。利用課間時間,看一看自己種的樹長多高了,有沒有生蟲,有沒有什么異常,成了孩子們十分惦記的事兒。
2011年“六一”兒童節(jié),吳樹蘭又來到學校看望孩子們,她決定自己再拿出幾千元錢,給孩子們每人買一身校服,她想,孩子們有了校服,再升國旗,就一定會更加莊重,也能夠更好地培養(yǎng)起孩子們的集體精神和愛國精神。
2011年暑假前,吳樹蘭為學校籌資購置的17部電腦到位了,每個班級還都添置了多媒體教學設備。多媒體一播放,孩子們瞪大眼睛從大屏幕上盡情欣賞祖國的秀美山川、風物人情,很自豪,也很陶醉。學校圖書室也建起來了,企業(yè)捐贈的圖書也到了,學校里幾個有名的書蟲一鉆到圖書室就叫不出來。得知吳樹蘭還要親自留在學校辦電腦培訓班,孩子們的小手都拍紅了,甚至都不想過暑假了。吳樹蘭也很興奮,她想讓孩子早點接觸接觸電腦,早點像城里的孩子一樣。她一直想,若干年后,如果大吳莊能出一批人才,那才是對村里的大貢獻呢!
對于老師,吳樹蘭向來高看一眼厚愛三分。她知道,對老師們來說,禮莫大于敬,老師們受尊重了,心里暖了,才會有干勁。她為大吳莊小學的13名老師,每人修繕一間干干凈凈的住房,每人配上一臺新電腦。逢年過節(jié),她親自帶隊掂著禮物慰問看望老師和退休的老教師,他們的生日,也都被吳樹蘭一一記在本上,再忙也不忘給老師過生日;在吳樹蘭的感召下,大吳莊走出去的企業(yè)家時存良又慷慨解囊,為村里每位教師每月增加了500元生活費。老師們感動,都覺得要是不下勁兒把孩子們教好,就對不起吳書記。
大吳莊小學原來在鄉(xiāng)里倒數(shù)第一,兩年后變魔術似的成了正數(shù)第一。別村的家長羨慕,就尋思著讓孩子也來這里上學,有個外村的孩子不想轉(zhuǎn)學,家長就硬是把孩子捆到摩托車上“押送”到大吳莊小學,誰知一“押”來,孩子再也不提走的事兒了。
吳樹蘭對全村在校學生來了個大統(tǒng)計,全村總共有14名大學生,54名初中生,28名高中生,210名小學生。吳樹蘭決定,要對這些學生逐一篩選,看哪些家庭特別貧困,特別貧困的要一個學生找一個城市人進行幫扶。2011年10月4日,吳樹蘭在日記中寫道,“今天幫助魏小新、吳軍華的孩子上學找到了生活費。魏明每月300元,吳偉(上大學)每月400元。兩個窮孩子安心學習有了生活費,老板是禹州的蔡建奎,這個養(yǎng)豬的老板很有愛心,我真感謝他。”通過吳樹蘭穿針引線,時至今日,已有劉銳等65位愛心人士與村里65名貧困生結(jié)成了一對一的長期幫扶。
她深信,尊師重教,一定會給大吳莊帶來未來。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