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吊床掛起來快,其中大有講究的?!庇喟嚅L邊幫記者掛吊床邊介紹:
位置——指揮員居中,重火力靠后,吊床與吊床間隔不能太小,就近要有可依托物或挖設的散兵坑;
睡姿——仰臥,不側(cè)睡,武器不離手,拉鏈扣置于手側(cè),一旦有情況,能立即從吊床翻身到地面。
說來容易做來難。記者躺上吊床,初時晃晃悠悠尚覺愜意,不久便感不適,翻身也頗費力。時間一久,晃得有些頭暈,像坐船一般,加之白晝的陽光,明晃晃射到臉上,更叫人睡意全無。
“空襲!”聞令,大伙嗖一聲鉆出吊床,呼啦一下散在了林間。記者剛反應過來,就不見了官兵人影……
此后一天,連隊走走停停,接連遇到戰(zhàn)術(shù)情況,最長一次休息約1個半鐘頭,最短一次只有15分鐘?!按蛘叹偷萌绱恕!币字笇T對記者說,“過去駐訓,作息時間規(guī)規(guī)矩矩,和營區(qū)沒啥兩樣,如今走到哪打到哪,作息時間‘戰(zhàn)場’說了算。”
幾天下來,記者也漸漸習慣了這樣零碎的睡覺方式。戰(zhàn)斗和準備戰(zhàn)斗,軍人注定只有這兩種狀態(tài)。
棲息樹梢,睡前“打草驚蛇”
第8天,連隊接到命令:化整為零,以班為單位避開大規(guī)?!皵场彼阉鞣株牎?/p>
記者與二班一道。為了躲避“敵”搜索,大伙采用既簡便又安全的宿營方式——睡在樹杈上,既防野獸,又防敵襲。
除擔負警戒的哨兵外,其余人分別挑選不同樹木“棲息”。只見大伙分別選好一枝既隱蔽又結(jié)實的樹杈,卻并不急于睡覺,而是反復用木棍敲打周圍的樹枝。
這是干嗎?記者心生疑竇。此時,一條黑影從一棵樹“飛”向了另一棵,像離弦之箭。
“有蛇,別動!”余班長大聲喝道。驚得記者汗毛豎了起來。
“竹葉青!”危險過去,余班長長出一口氣,認真告誡記者,“睡在樹杈上,一定要先打草驚蛇!”記者這才明白大伙敲打樹枝的用意。
按照余班長指導,記者小心翼翼爬上樹,再三檢查周圍環(huán)境,方才背靠樹冠,緩緩坐于樹端。
余班長怕有意外,與記者在同一棵樹上相鄰而“居”。為防睡夢中跌落,他用麻繩將記者和武器捆于樹上。
這樣的睡眠方式很難在短時間適應。樹干粗糙生硬,繩子勒在腰間,挪也不敢挪,唯恐掉下樹去。哨兵換過兩次,記者仍未睡著。
此時,天空突然劃過一發(fā)紅色信號彈。哨兵尚未報警,余班長已條件反射般端起步槍,半蹲在樹杈警惕地望向信號彈發(fā)出的方向。
“睡帳篷可練不出這樣的警惕性!”看到這兒,記者心中感嘆:敏銳的戰(zhàn)場意識也是軍人的利刃。(翁宗波 特約記者 鄧忠開 特約通訊員 錢宗陽)
相關(guān)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