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倪鐵也表示贊同:“刑偵手段的運用是有一定前提條件的,首先要確定犯罪嫌疑人,一旦確定到人才有可能對其行蹤進行定位。”
事實上,從南郊公園“10·14”案到去年“6·28”案,歷時數年,長沙警方一直抓緊偵查,其中一個重要工作就是通過海量視頻信息查找犯罪嫌疑人的蛛絲馬跡。
但遺憾的是,據警方消息,一直到2011年年初,警方還沒鎖定周克華,而是懷疑一個外號叫“四兒娘”的四川籍男子曾開貴。當時,警方高度懷疑曾開貴有一定道理,因為他曾是十幾年前另一起槍殺案的重大嫌疑人。
對比警方對嫌犯的描述,曾開貴和周克華有相似之處:均是中等身材,年齡相仿(周克華現年42歲,比曾開貴小6個月),被認為作案、出逃時有軍人素養(yǎng)等。兩人在體貌、年齡方面的相似之處也給警方破案帶來一定困難。
一位參加過視頻海量調查的專案民警透露,通過視頻,警方在公交車、早點攤和人行通道及地下通道內查找到周克華的詭秘蹤跡。
周克華出現較多的地方為:往返長沙河西的公交車上、湖大附近的早點攤周邊。民警在對這些視頻進行分析比對時,發(fā)現一個特點,那就是周克華在上車購票和買早點時,基本上都是投幣上車或遞錢拿貨,都是事先準備好零錢,沒有找零經歷。
游偉分析,周克華的這一特點表明,他希望最低限度減少眾人注意,盡量避開眾人視線。
精心裝扮
大量的事實證明:在未掌握周克華相貌的情況下,除非現場捕獲,否則事后搜捕極為困難。
在年初南京槍擊案中,有媒體披露案發(fā)的監(jiān)控畫面,“前后短短的1分鐘時間內,前一幅畫面中,周克華手提的是一個洋河藍色經典的紙質袋子……在后一幅畫面中,他已經把洋河酒手提袋扔掉了,換成了一個深色的貌似布質的手提袋”。
易裝是周克華經常采取的逃跑措施。多次錄像顯示,他在逃跑中摘下墨鏡變裝,有時還會給裝錢的袋子換包裝。此外,監(jiān)控錄像表明,周克華很難出現正臉,看到的多是一個寬肩膀的背影。
而在作案前踩點過程中,周克華也會用帽子口罩嚴密地包裹自己的臉,從不顯露真容,好讓監(jiān)控拍不到臉。
除了保護住臉部外,周克華甚至連走路的姿態(tài)都進行精心偽裝。據透露,在作案前的視頻中,警方發(fā)現周克華走路時外八字非常厲害,而且以非??鋸埖姆茸笥覔u晃肩膀;而作案后,走路時肩膀竟然紋絲不動,帽子口罩都摘了,而且還架了一副眼鏡,身上穿的則是一身不知從哪弄來的舊式軍官冬季常服,顯得很斯文,和作案前的樣子簡直判若兩人。
對此,游偉認為,周克華具有較強的反偵查能力,他熟知攝像頭的位置,通過有意遮擋或是偽裝,讓警方無法確定其正面照片,“這或許也是現代高科技的一個弊端,能較容易地讓犯罪分子掌握規(guī)律。反過來講,要單靠像素較低的公共場所的攝像頭來確定嫌犯的體貌也不太可能。所以,現在我們想要在大城市提高公共場所攝像頭的清晰度。但到底要多清晰?安裝在什么地方?目的是什么?這些問題中,有關公共利益與公民利益之間的爭論也很多。”
長沙警方在2009年和2010年分別對周克華做過模擬畫像。記者查看后發(fā)現,前一次畫像上的周克華方臉,平頭,戴著墨鏡,與重慶警方在2005年的模擬畫像極為相似。周克華“平頭男”的綽號也正源于此。但在后一次的畫像上,周克華搖身一變,成了一個戴著棒球帽,露著劉海的尖下巴男子。
模擬畫像的大相徑庭給抓捕工作帶來巨大困難。網上甚至有人懷疑,周克華整過容。
游偉表示,模擬畫像也是刑偵過程中常用的手段,通常情況下也很有效。“但畫像到底與真人接近與否,除了畫師的技藝之外,更多的是依賴信息的準確性。周克華作案相當兇殘,在現場的目擊者受到驚嚇,記憶會不準確,模擬畫像有所出入在所難免?!?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