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非法賣淫女困境
這次用兩個月的時間臥底妓院,關注非法移民賣淫女的生活狀況,并不是白曉紅一時興起所為。其實,早在2004年,白曉紅第一次深入了解在英華人非法移民勞工這一群體的生活和工作狀況時,她就已經(jīng)留意到非法移民賣淫女的存在了。當時,白曉紅意外地發(fā)現(xiàn),非法移民勞工中女性的比例正在大幅增長。在她臥底打工的一家農(nóng)場里,她結(jié)識了一位在農(nóng)活淡旺季穿梭于性行業(yè)和農(nóng)場之間的一名華人女性,了解到這些沒有身份的華人女性在英國打工不為人知的一些隱情以及她們面對的問題和危險。
此后,白曉紅便開始走訪英國各地的“按摩院”和倫敦多家色情場所,想就這一現(xiàn)象進行深入調(diào)查。然而,由于這一話題的敏感性和隱秘性,使得她的探訪屢屢遭拒。即便受訪者愿意回答她提出的問題,也多為蜻蜓點水,不愿多說。兩年的走訪沒能徹底觸及背后的真相。不過,這些多方調(diào)查的經(jīng)歷也為她這次的臥底工作提供了前期準備。
2005年,白曉紅認識的一位來自中國東北的非法移民女工被搶劫三次都不敢報警,只能忍氣吞聲,因為她被搶的錢物來自冬天農(nóng)閑時在妓院賣淫所得。她告訴白曉紅,遭遇搶劫對于像她們這樣沒有身份的性工作者來說已經(jīng)司空見慣,就連人身傷害甚至被強暴也時有發(fā)生。
2008年,白曉紅聽說一位叫梅的沒有身份的中國女人在東倫敦白教堂一帶被殺害,兇手是曾經(jīng)與梅有過性交易的英國白人。當被問及殺人動機時,該兇手回答:“因為沒有人會關心這樣的非法移民,她很容易被遺忘。”
后來,白曉紅在接受采訪時說,正是這兩起事件讓她決定再次只身臥底調(diào)查,雖然當時她已經(jīng)44歲。白曉紅深知,這次的臥底與之前不同,她自身的性別加之臥底對象的行業(yè)性質(zhì),都可能令其面臨種種危險。此外,偷拍和偷錄也是她之前用日記形式記錄臥底歷程時所不曾觸及的技術。雖然她已經(jīng)重復練習,但臥底的同時兼顧拍攝和錄音,還是讓她承受著難以預料的強大壓力。
事實證明,白曉紅不僅化解了危險和壓力,而且還收獲了成果。
2013年4月,一本揭示非法女勞工在英國賣淫內(nèi)幕的英文紀實文學書《隱形:海外性工作者在英國》在英國出版,作者就是白曉紅。之后,所有被白曉紅拍攝的鏡頭最終被剪輯制作成時長63分鐘的紀錄片《性:我的英國工作》。
白曉紅說,對淪為妓女的非法女工了解越多,想為她們帶來改變的想法就越強烈。因為在英國,雖然性工作者個人賣淫不違法,但是,同時在多家場所賣淫即為違法,再加之她們非法移民的身份不合法,這樣雙重的非法身份使得她們困陷在一種危險、脆弱的境地。
《隱形:海外性工作者在英國》一書出版后,有一天,白曉紅和攝制組來到她曾經(jīng)臥底的妓院。得知白曉紅的真實身份后,格雷斯勃然大怒,朝白曉紅撲來。被安保人員攔下后,格雷斯依然不停地謾罵白曉紅。當然,這一幕也被鏡頭拍攝下來。但直至此時,白曉紅之前臥底的兩家“按摩院”仍然在營業(yè)中,只是有一家換了地址。
10年體驗式臥底生涯
雖然白曉紅向外界袒露她并不愿意被人貼上“臥底記者”的標簽,但她對體驗式采訪的執(zhí)著和對非法移民勞工生存實況探訪的成果早已經(jīng)使她在英國華人圈內(nèi)小有名氣。
白曉紅的成名緣于她的第一本著作——《華人耳語:英國華人勞工不為人知的故事》。
白曉紅對在英華人非法移民勞工的關注始于2000年的多佛港事件。該事件的起因是司機為了節(jié)省能源沒有打開車上的通風設備,導致58名中國非法移民勞工在一臺運送西紅柿的貨柜車中被活活悶死。此后,她陸續(xù)聽到一些關于中國非法移民勞工在英國悲慘境遇的個案。
2004年2月5日,23名拾貝工在莫克姆灣被逼在漲潮中作業(yè)而集體溺亡,這些拾貝工都是中國非法移民勞工。聽聞此事的白曉紅震驚、憤怒不已,她決意要做出一些大力度的舉動。而最終讓她決定采用體驗式報道的方式進行采訪,緣于某次采訪時被采訪對象的反問?!叭绻銢]親身體驗,怎能真正了解我們的生活是怎么過的?”她被問得無言以對。采訪對象的這句話讓白曉紅認識到,只有體驗式報道,才是最直接有力的報道方式。
2004年3月,在《衛(wèi)報》上司的同意下,白曉紅假扮成沒有身份的中國學生,開始臥底體驗中國非法勞工從尋工到勞作的全過程。從自己聯(lián)系工頭到取得信任,從獲取偽造工作許可證到和工友們一起在中介排隊等班次,從與工友們共食即將過期的廉價肉制品到共睡從垃圾堆里撿回的床褥……她與一個個身心憔悴的華人非法勞工一起在惡劣的工作環(huán)境中承受著常人難以想象的高強度作業(yè)壓力。
工作之余,白曉紅還要傾聽勞工們講述自己家鄉(xiāng)的貧窮,哭訴他們由于身份問題不敢檢舉前來搶劫的黑道人的遭遇,抱怨沒日沒夜的加班卻也無力討要應得的加班費的苦楚以及對西方的憧憬促使他們走上這條路卻至今希望渺茫的無奈。她切身地感受到這些非法華人勞工精神世界里那日夜在折磨著他們的恐慌和無助。她看到他們?yōu)榱颂岣咦陨砉ぷ骷寄芏鲃訉W習英語,但使用的方法卻是把所有的英語發(fā)音都轉(zhuǎn)換成中國字、用中文來記憶。她企圖幫助工友要回應得的加班費,卻被工頭劈頭蓋臉地怒吼:“沒有合法身份,黑工還想講理?”
白曉紅離開的前一天夜晚,一位工友拿出一盒巧克力和一包香煙,這是他打算送給中介公司經(jīng)理的禮品,希望中介公司能給白曉紅安排一份固定的工作。這些禮品花掉了工友兩個小時的工資。白曉紅明白,對于時刻擔憂能否定期寄錢回家的中國非法勞工來說,每一個小時的工錢都意味著什么。那一夜,她心里百感交集,一字一句地斟酌著該如何與她的工友們道別。臨走前,工友又送給她30英鎊作為路費,讓她路上珍重。
回來后,白曉紅將這11天的臥底經(jīng)歷寫成紀實報道發(fā)表在《衛(wèi)報》的頭版。這一報道引起英國社會各界對外籍勞工特別是無證勞工近似奴隸的生存狀態(tài)的關注。英國政府為此通過了法案《工頭執(zhí)照法》,將工頭納入國家注冊管理體系。
白曉紅的第一次臥底經(jīng)歷就在業(yè)內(nèi)扔下一顆重磅炸彈。導演尼克·布魯姆菲爾德基于她的紀實報道將莫克姆灣拾貝慘案搬上銀幕,拍攝成影片《鬼佬》,再次引起社會各界對非法勞工的關注。
白曉紅體驗的腳步一直沒有停歇。2004~2008年,她先后在農(nóng)場、食品加工廠、印刷廠和中餐館等多地臥底打工,用親身經(jīng)歷結(jié)合采訪寫成她的第一本英文報道著作《華人耳語:英國華人勞工不為人知的故事》。
“走出去,走出國門去?!北灰曌髅撠氈赂?、改變命運的機會,無數(shù)勞苦民眾不惜為此遠赴他鄉(xiāng),卻不料外面的世界充滿艱辛。這里有著廣袤的土地、密集的人口,但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卻沉默無言。白曉紅對這些非法無助勞工的關注一經(jīng)開始便從未停歇,她用自己的筆鋒為非法勞工的生存真相作出記錄,用她的一本本作品讓眾人聽到非法勞工們的聲音。
迄今為止,白曉紅用10年時間完成了3本英文紀實著作。她的第一本書像是打開了一扇門,門內(nèi)的種種問題吸引她層層深入、逐個探究,直至揭開黑幕面紗,通過她獨有的親歷模式呈現(xiàn)隱情,讓更多的人們了解非法勞工這個領域的真相。她的書不僅為底層華人勞工博取了當?shù)厣鐣闹匾暎掖罱▏H橋梁,讓國人聽到海外華人勞工的吶喊。她為這一群體發(fā)聲,也希望能夠為他們帶來曙光。
2013年9月,白曉紅用中文將3本著作合編成一本紀實文學《隱形生產(chǎn)線》,在臺灣出版。這是她為中國非法移民勞工譜寫的合奏曲,也是為她10年臥底的記者生涯交上一份完美的答卷。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