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壺口瀑布
黃河壺口瀑布位于陜西省宜川縣境內(nèi),為國務(wù)院1988年公布的第二批國家級重點風(fēng)景名勝區(qū)。由縣城沿著309國道往東直達黃河即到,距縣城48公里。
黃河象一條騰飛的巨龍,穿行在西北黃土高原的秦晉大峽谷中,當(dāng)流經(jīng)壺口時,寬約400米左右的河水突然收束一槽,形成特大馬蹄狀瀑布群。主瀑布寬40米,落差30多米,瀑布濤聲轟鳴,水霧升空,驚天動地,氣吞山河,為黃河第一大瀑布,也是我國僅次于貴州黃果樹瀑布的第二大瀑布。
就在壺口偏北不遠的地方,有人祖山和庖山兩座山。據(jù)說“天下之合”就是從這兒來的。相傳遠古時代,在洪水泛濫,人類即將滅絕之時,伏羲和庖羲兄妹倆以“媒石”結(jié)為夫妻,開始了男耕女織的新生活,成為人類最早的祖先。為了紀念他倆,后人把這座山叫作“祖山”和“庖山”。
風(fēng)景區(qū)規(guī)劃面積175平方公里,主景區(qū)面積27平方公里,是以壺口瀑布為主體的峽谷景區(qū),北至小河口,南至仕望河口。夏秋季節(jié),黃土高原暴雨頻繁,黃河水勢猛漲,瀑布寬達100多米,方圓數(shù)里,水汽遮天,氣勢磅礴,是游覽觀賞瀑布的最好季節(jié)。冬季冰封雪凍,瀑布掛滿冰棱,銀裝素裹,分外妖嬈。春季冰雪解凍,冰棱崩落,猶如山崩地裂,聲似炮轟雷鳴。
黃河壺口瀑布古已聞名,《水經(jīng)注》載:“禹治水,壺口始?!泵鞔形辉娙藢憽秹乜凇芬辉娰澋溃骸霸闯隼鲅艽罅?,玉關(guān)九轉(zhuǎn)一壺收。雙騰虬淺直沖斗,三鼓鯨鱗敢負舟。”明陳維藩在《壺口秋風(fēng)》詩中描寫到:“秋風(fēng)卷起千層浪,晚日迎來萬丈紅”。黃河西出昆侖,源遠流長。雄偉多姿的龍門,世稱“九河之蹬”的孟門山(位于龍門與壺口之間)與四時迷霧的壺口瀑布最為壯觀,號稱黃河三絕。壺口瀑布更以它氣吞山河之勢,聲絕九霄之壯著稱于世。
孟門山距離壺口約2.5公里,河水被巨石一分為二。此石橫亙數(shù)百步,河水分流,俯視如門,故有孟門之稱。孟門山雖“臨危若墜”,但“臥鎮(zhèn)狂流”,“任水漲滔天,終不能沒”,實為壺口之下一大景觀。河水出孟門之后,以“奔騰到海不復(fù)回”的態(tài)勢,直至相距65公里處的龍門。
看彩虹是游壺口一樂,水滴排空,陽光射人,經(jīng)折射、反射、衍射,瀑布上空展現(xiàn)出七彩巨虹,與瀑布交相輝映,是奇觀中之奇觀。在有陽光的日子里,上午11時左右,可在河西的陜西一側(cè)覓見;下午則可在河?xùn)|的山酉一側(cè)發(fā)現(xiàn)。如果走過黃河大橋數(shù)里,在孟門觀其壺口景色,繽紛的彩虹,上接長空,下臨壺口水簾,更加美麗異常,令人神往。現(xiàn)已興修的壺口瀑布公園,公路可直達,并建有觀瀑亭,是一個山峻水奇,林青花茂,別具一格的公園。
由壺口上行約1公里,有一小村名龍王達,相傳是龍王休息的地方。這里有過“旱地行舟”的往事。古時,因壺口瀑布飛流直瀉,空中跌水十分驚險。所以,凡是航行于黃河之上,路過壺口的大小船只,都要在瀑布上游停船卸貨,在船上栓上繩索,用人力將空船從河中拉上旱路,隨后便“旱地行舟”直到繞過瀑布,空船再行下水,重新將貨物裝至船上,繼續(xù)水上行船。據(jù)說從前黃河的航運十分繁忙,壺口停放的船只最多可達千條,從事“旱地行舟”的拉船工有數(shù)百人。直到晉、豫、陜鐵路連接通車,水路交通為鐵路取代之后,“旱地行舟”便成為歷史的遺跡。
注意事項:瀑布兩邊的河岸全是較為平整的大巖石,表面覆蓋著一層黃土,瀑布沒有圍欄,所以要特別注意安全,不要站得太靠近;路途較遠,最好帶些食品,路上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