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二七塔之看點
1、再現(xiàn)工會舊址“普樂園”
在展廳內,除了“二七大罷工”時的實物、文字資料外,新館還制作了1923年京漢鐵路總工會在鄭州成立時的舊址——“普樂園”的復原模型。
該模型高2米多,寬4米左右,磚塊壘就的墻壁上,有兩個窗子,窗里是兩個電子顯示屏,播放罷工前開會的相關電影資料。一位游客說,看著里面會動的人、物,好像自己一下子就穿越了。
2、新館進入“觸摸”時代
新館很“時尚”,不僅用上了聲、光、電,而且都是“觸摸屏”。
展館里有一個直徑3米左右的“年代大轉盤”。轉盤的中間是我們現(xiàn)在的時刻,邊上是1920~2010年8個時間段。腳踩到任何一個時間段上,那一時代的鄭州老照片就會浮現(xiàn)而出。另一個展廳有一本電子書,手輕輕一動就能自動翻頁,為你呈現(xiàn)工人運動史料等。
3、點擊電子屏,能為烈士獻花
為了讓更多人記住為罷工犧牲的52位“二七”英烈,此次修繕,紀念館還特別設置了電子屏式的英烈介紹和獻花臺。
只要你在電子屏上輕輕一點,想了解哪位英烈,他的背景資料就會躍然屏上;如果想表達對烈士的哀思,則可以點擊獻上鮮花。
新二七塔之前世今生
曾因是否搬遷引發(fā)全民討論
最初的二七塔其實僅是一座木塔,它的命運與埃菲爾鐵塔有些相似:本來是城鄉(xiāng)物資交流大會的臨時性建筑,可是因為建在了烈士鮮血浸染過的地方,大家不約而同地認為修建木塔就是為了紀念在罷工中犧牲的烈士,所以木塔被保留了下來。
隨著鄭州商戰(zhàn)的打響,二七塔坐落之地日漸繁華,原本63米高的雙身并聯(lián)式塔,如今顯得如此矮小。
曾有網(wǎng)友認為被商業(yè)樓環(huán)繞的二七塔失去了“紀念”氛圍,建議把二七塔搬遷至烈士陵園。這個建議引發(fā)了全民大討論。更多網(wǎng)友認為搬遷不可取。二七塔是鄭州的城市名片,如果移至別處,感情上無法接受。
慶幸的是,鄭州二七紀念塔并沒有搬遷。如何讓文化遺存與城市發(fā)展相協(xié)調,也許是包括鄭州在內很多中國城市的一道難題。據(jù)悉,建于1971年的鄭州二七紀念塔,是中國最年輕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之前因存在嚴重安全隱患閉館。重新開館后,每周二至周日的9:00~17:00,只需持二代身份證,即可免費進入?yún)⒂^。